一、《春日暄和》简介
(一)产品交易信息
【上市日期】:2024年10月10日
【交易期限】:两年
【最小提货量】:1幅
【交易手续费】:单边2.5‰、双边5‰
【提货说明】:本产品仅支持“交收机构代发(邮寄)-运费自理”提货方式。(详见“海文交官网-交易指南-交收流程”)
(二)文化艺术品基本信息
为帮助青年艺术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向艺术行业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新鲜血液,激发潜力艺术家创作激情。本次拟挂牌文化艺术品《春日暄和》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市场具有一定认可度的青年艺术家作品,旨在为提高艺术家作品的市场潜力和艺术作品的影响力,为大众带来优质的文化艺术作品,提高公众艺术素养。
文化艺术品《春日暄和》选取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开军先生近几年参展、社会认知度较高的40幅原创水墨作品进行独家授权、监制,以限量复刻版画的形式与藏家见面。限量复刻版画使用超高精度(亿万像素)的立体扫描设备复制原作,无论品质还是细节都忠于原作。每幅作品均带有艺术家签章及限量编号。
限量复刻版画展示效果(以实际交收呈现形式为准)
四十幅作品分别为《度》《一泓低语》《海州湾》《花田》《南山南》《福天洞地》《五子登科》《香园》《逍遥游》《安澜》《梵呗》《空门》《六度》《遇见》《涤心》《觉照》《浮屠》《鹿野苑》《清欢》《太湖石》《哺》《花开一诺》《肩上蝶》《回》《火种》《水中花》《从哪里来》《我在何处》《天界》《众生》《自见》《洞天福地》《在梅边》《蝶恋花(一)》《蝶恋花(二)》《香海》《一路生花》《如是我闻》《妙法莲花》《千里共婵娟》《无上菩提》《舍身饲虎》《慈航普渡》《大自在》《福寿康宁》《满庭芳》《逍遥游》《妙音》《谧》《千里皆明》,单幅签章限量发行2500幅,总计10万幅。
限量复刻版画包装效果展示(以实际交收呈现形式为准)
(三)艺术家简介
徐开军(艺名徐开君),字琦昆,号印雪,斋署灯心草堂。1970年出生,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国人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画院画家(师从叶星生先生)、《先风》艺术期刊副主编、江苏连云港海州美协副主席,朐社成员。
作品参加“纪念香港回归全国美术作品展”、在芝加哥大学美术馆举办的“瞬间 —— 21世纪的中国艺术”美术作品展、“一带一路”中尼艺术家交流展、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等诸多展事。作品并被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录入《当代中国艺术光盘著作》。三幅作品参加威尼斯国际双年展。(艺术家详细简介见附件一《徐开军艺术简介》)
(四)文化艺术品特点
徐开军的画有三个特点:第一,有民族元素;第二,有趣味性;第三,有现代感。民族元素与现代构成巧妙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徐开军的创作有的挖掘厚重的地方历史文化题材,更多的是风趣天成的生活画面,他的绘画有着明晰的个人风格,作品中,皴擦与泼彩相汇合,笔墨与肌理相交融,金石为骨,色彩为韵,共同协奏出如梦如幻的生命乐章。
徐开军在创作中吸收西藏唐卡艺术、敦煌壁画艺术、宗教雕塑艺术等众多艺术营养,融合民间剪纸艺术,探索性地表达新时代的艺术语言。
在他的笔下,有民间剪纸的平面图式,有年画的喜庆率真,有当代绘画的简约,他汲取古典色彩中的典型元素进入画面,以古艳沉厚的“壁画味”、素朴天真的“民间味”建构起画面的整体基调,为作品嵌入了鲜明的文化标志。作品贵在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在浓墨重彩中,徐开军在思想性、民族性和现代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反映了他对绘画艺术和滋养他的土地的挚爱。
·
艺术创新,有时候要反其道而行,因为人总容易审美疲劳,比如,当唯美、雅致的画风看多了,突然出现一种原始、拙朴的风格,反而觉得很“酷”。所以,这也是为何很多现当代大师的画常看起来像儿童的涂鸦。徐开军将目光投向古老、原始的民间艺术,带着“佛系”的心态,呈现出不一样的现代彩墨艺术。
民族元素是徐开军烙在骨子里的文化印记。徐开军的童年生活也让他对民间艺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的艺术启蒙主要来自于那些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老大娘装点新娘的窗户的剪纸,老大爷为孙子扎一个漂亮的风筝,姑娘给情郎纳一双绣花鞋垫……这些耳濡目染的事物徐开军从小就很着迷,不断激发着他的创作热情。
徐开军所崇尚的民间艺术是大简胜繁,拙极胜巧的。尤其是远古时期的艺术,它们多是出自无名的民间艺人之手。诸如原始古陶、两汉画像石,它们还没形成固定、完善的美学理论与程式,艺术创作反而更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它们的造型可能是略带拙劣的,画面有时候就寥寥几根线条,或是简单平涂的色块,但很耐人寻味,极具神韵,充满艺术张力。
原始的艺术由于年代沧桑,或消失或流变,最终以民间艺术、民族艺术等形式存在,它们能为现当代艺术提供丰富的艺术营养。
徐开军注重“以线造型”,借鉴古文物中粗犷、流畅的线条,画面给人厚重的金石味。他有一种天然的艺术直觉,能对自己所见的原始文化遗存敏锐地捕捉它们的神韵,巧妙地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统一在浓墨重彩的画面上,给人幽深、厚重、古朴、瑰丽之感。他的彩墨画总是透着一股佛家的禅意。
徐开军的创作都力求一画一主题,一画一创意,一直坚持不愿意重复别人,也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信念,每一次创作都要跟上一张不一样。从他的画作中,每一次都会发现不一样的元素,无论构图、色调、主体元素,都能给人新鲜的视觉跳跃,但这种跳跃并非脑门一拍构思出来的,而是在日常中不断累积、感悟的结果。
版画作为该文化艺术品的展现形式,徐开军抱朴守拙的作品风格,与版画形式相得益彰。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许多经典作品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所创作,他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
版画的出现与印刷术息息相关,中国作为印刷术的发明地,唐代时期已经形成基本成熟的印刷技术。唐代咸通年间,佛教盛行,唐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被大量印刷传播,其卷首的扉页画也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版画作品之一。
版画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记载了世界发展不同时期的特性。通过图像或者文字等形式,记载了全球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思想观念等,不仅利于后人学习和了解历史的印记,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收藏价值
《春日暄和》以签章限量版画的形式将艺术家代表作品转换为文化艺术衍生品,每幅作品均带有限量编号、艺术家签章。版画同样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因其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一幅限量版画作品不仅需要艺术家亲自参与,还需要有技术高超的工艺匠人一起制作。他们不仅需要使用优良的设备,还需要对色彩具有极强的感知能力以及具备精湛的手艺。因此,每张限量收藏级的版画都是艺术、科技、人力和物力完美配合的产物。
东方艺术不仅仅是将生命意义留给那些可以阐释的空间,更多的是表现精神层面上的意志和信仰。徐开军对当代意识的自我探知,既保持着中国画艺术的特色和笔墨情趣,又追求独特的语言构架,力求作品蕴含强烈个性和艺术感染力。美术评论家马鸿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淳朴清新,内涵丰富,独创一格,得中华写意美学真谛,其乡土情结尤可佳也。”
艺术家的经典原作,往往是收藏在少数美术馆或者博物馆。普通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才有可能接触到。而版画的出现,使得许多除博物馆、美术馆的机构,如大学、图书馆,也能够收藏或者展览大师级的艺术作品,使得普通人也能够尽可能地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利于艺术家理念的传播,也减轻了收藏家的经济压力。
限量复刻版画不仅满足了大众消费,同时使收藏行为的风险减低,也是入门藏家提高眼界和鉴藏水平的基石,实现优秀艺术作品走进千家万户。从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家作品中选择最适合家居和办公装饰的作品,从作品收藏价值到版权确认,从数字化输出到制作,秉承精益求精的理念,让大众共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精华。
“绘画的价值,除了体现创作者的艺术水平之外,就是孤本无法复制的特性。”随着近几年艺术市场的兴起,使得当今艺术家作品的复制版画逐渐流行起来,并且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限量版画的收藏价值早已得到普遍认可,由于印数有限,过程又由作者亲自参与制作,名家的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已经成为艺术品收藏入门的第一阶段。通过限量复刻版画的方式发行,让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不仅适应了市场需求,也是对艺术品在未来长久绽放的一次成功探索。
2、文化价值
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优秀作品是先进文化的结晶,其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览中国绘画史,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并非仅源于其演进历程之时代久远,亦非依赖于图像样式之风格渐变,而文脉传统之有序演进有时也不见得是波澜不惊并顺理成章的。这典型化体现于中国画的历史沿革进程之中。
众所周知,西方现代艺术的马蒂斯、毕加索等一众大师,都曾向非洲等地的原始艺术不断吸取灵感和艺术创造原动力,锐意开拓,先后掀起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一波又一波现代、当代艺术思潮。而徐开军则将目光投向东方,借鉴古老的造型方式,以彩墨的形式重新演绎出现代性来。
而作为对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回应,彩墨画是中国近代才逐步形成的新画种。当时众多从西方学习回国的画家极力推崇将西方绘画的精髓融入到传统的中国画表现中,从而打破传统的绘画格局,开拓了中国画的新天地。相比传统水墨画的淡雅,彩墨画以“水墨画”为基底 ,在其上敷色、点彩 ,使画面色彩较之水墨画更为丰富、明快、鲜艳。
历史上一些伟大的艺术家,都曾经创作了很多精美的版画作品,伦勃朗、米勒、梵高、马奈等艺术家,都曾将自己的作品制作版画。基于此,我们现在才能在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欣赏到这些同等于原作的艺术珍品。
版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通过不同的印刷技法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表现出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和情感。版画作品往往呈现出简洁的线条、精美的构图和鲜明的色彩等等,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些经典的版画作品通常还蕴含着艺术家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创作中徐开军力求以物遣怀、物情交融。追求天然质朴、虽俗尤雅的艺术风格。题材上:从民谣“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到民歌“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打的鸳鸯各一方。”后来再到仓央嘉措的“一个把帽子戴在头,一个把辫子甩背后,一个说请你慢慢走,一个说请把步儿留,一个说心儿莫难受,一个说很快会聚首”。这个不朽的诗篇深深地打动并感染着艺术家,因为真实而大美,理解“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矛盾和纠结心理。渐渐明白了修静向善是我们此身来到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心中自由自在的世界,清澈而高远,天空如此的干净,没有了尘埃和喧嚣。一种精神洗礼过的神采,一种非常单纯而轻松的自如状态,留下的是美好与震撼。
3、学术价值
纵观中外版画的发展,不难看出艺术原作与版画二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木刻版画作为版画的起源,现存最早的传世原作是唐咸通年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扉页画。中国的木刻技术在十五世纪传播到欧洲大陆,催生了一批优秀的木版画大师如阿尔布雷特·丢勒。他们在人文主义和中世纪教会统治的斗争中给木版画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感,并且将欧洲的版画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峰。
十五世纪铜版画在意大利被发明后,伦勃朗、弗朗西斯科等一系列艺术家的诸多铜版画也成为旷世名作。晚清时期中国版画又被十九世纪在欧洲出现的石版画所冲击,中国古代木刻版画由此衰微。二战后,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丝网版画兴起。
这些艺术家的出现与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密不可分,可以说,艺术家永远是技术变革的首要个体实践者。因此我们可以说,版画是技术带来的艺术领域的拓展。
二、市场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收藏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书画收藏。和其他投资产品一样,书画艺术品投资也存在着风险和利弊。
一方面,由于书画作品的价格标准难以统一,市场定价方式往往以作者意愿定价,导致书画作品价格令人捉摸不透,也因此书画市场价格存在很大水分,这使得很多潜在受众不敢轻易涉足当代书画收藏。另一方面,书画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有较高的门槛,对于在进行投资之前,需要对中国画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包括中国画的种类、流派、价值评估方法、市场行情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位或者几位自己喜欢或者市场前景好的画家进行投资。这需要考虑到画家的知名度、作品的品质和市场认可度等因素。而中国书画是一种非常脆弱的艺术品,投资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维护画作,以确保其价值的稳定。
限量版画收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了无限的市场前景。科技的持续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无疑会使版画市场焕发新的活力。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投资的时代。
即便如此,在此情况下,限量版画的收藏也存在相应风险。投资者们应该注重版画创作者在业界的地位及口碑,其作品是否具备收藏价值。此外,艺术家的亲笔签名或独特印记也是版画作品价值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限量版画因其“可复刻”打破原作的“唯一性”,但其也因授权限量制作才使得其仍然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限量除艺术家的独特印记外,通常也体现在其版号和版数上,制作越少的版画,价值就越高。
理性投资习惯是投资者能长期进行艺术品投资的重要保障。理性投资者应该有自己的投资原则、投资策略,才能在纷乱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中保持冷静思考,做出合理投资决策。
投资者一方面应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艺术品投资种类;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经济实力选择投资规模。投资者往往会受市场中其他投资者行为和市场潮流的影响,而多数情况下,盲目追随往往事与愿违。投资者应该坚定自己的投资决策,不应存在“捡漏”或其他侥幸心理。艺术品投资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的。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